小青瓦 | 青筒瓦 | 滴水瓦 | 脊瓦 | 大小金砖(青方砖) | 砖雕  | 望砖 | 青砖  | 古建花格漏窗

COPYRIGHT ©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杨氏古建砖瓦厂  版权所有     备案号:苏ICP备20032590号-1     网站建设:苏州佳佳通网络

古建砖瓦的焙烧原理

发布时间:
2020-04-15
浏览量

古建砖瓦的焙烧原理

  古建砖瓦坯经干燥后,再放入窑内,在加热焙烧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转变,这些转变取决于坯体的矿物组成、化学成分、焙烧温度、烧成时间、焙烧收缩、颗粒组成等,此外窑内气氛对焙烧效果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。转变的主要内容由:矿物结构的转变,生成新矿物;各组成部分发生分解、化合、再结晶、扩散、熔融、颜色、密度、吸水率等一系列的转变。最后变成具有一定颜色、致密坚硬、机械强度高的制品。
  当古建砖瓦坯体被加热时,首先排除原料矿物中的水分。在200℃以前,残余的自由水及大气吸附水被排除出去。在400~600℃时结构水自原料中分解,使坯体变得多孔、松弛,因而水分易于排除,加热速度可以加快。此阶段坯体强度有所下降。升温至573℃时,β-石英转化成-石英,体积增添0.82%,此时如升温更快,就有产生裂纹和使结构松弛的危险。600℃以后固相反应开始进行。在650~800℃,如有易熔物存在,开始烧结,产生收缩。在600~900℃,假如原料中含有较多的可燃物质,这些物质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氧化过程。在930~970℃,碳酸钙(CaCO3)分解成为氧化钙(CaO)和二氧化碳(CO2)。